|
回顾与展望:深度解读《2022-2023中国康养产业7大关键词与6大未来机会》 二维码
对中国的康养产业而言,2022年是艰难的一年,但也是酝酿着希望的一年。 这一年,无数企业坚持了又坚持,尝试了又尝试,在疫情的重压与市场的冷寂下咬牙挺过一轮又一轮,终于等到了即将放开的曙光。 也有企业顶着逆势狂风,秉持长期主义的价值判断与抢滩布局的魄力决心,或抄底优质资产、或布局潜力领域、或投资产业新星,为中国康养产业在这艰难一年保存了可贵的力量与信心。 昱言养老从对中国康养产业的长期观察与研究出发,总结了2022年中国康养产业的7大关键词。 2022年,疫情跌宕起伏,在持续三年的防疫抗疫中,空间设计与服务体系都得到了巨大的优化,可以说,疫情中,养老产业进步最大的就是设计与运营两大职能板块。 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带动医养康养深度结合、共建多元立体康养产业 自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列入国家战略以来,我国对养老产业的发展思路也发生了战略性转变,而2022年,“健康老龄化”更是与“积极老龄观”并列,成为了养老产业阶段性发展的主基调。 2022年7月 ,《“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出台,提出7项工作指标,9大工作内容,均围绕健康老龄化进行。 管收费+管土地+管运营,规范产业良性发展,倒逼产业探索多元化资产平衡模式 随着2021年11月天津《关于做好养老服务领域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意见》的发布,对养老机构预付费的监管及其与非法集资的区分成为了业内热议的话题,相关监管政策也由个别城市零星发布、尺度灵活,变为了各地连续发布、尺度越来越严格。 2022年,从1月开始,先后有四川、贵州、湖南、广东、河北、江西、上海、河南、湖北、贵州、山东等11地发布了预付费监管相关政策。11月,民政部等4部门发布《关于加强养老机构非法集资防范化解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对养老机构进行风险摸排和源头处理,同时分类处置,分为“红橙黄绿”4个风险管控等级的做法。 与此同时,公安机关与最高法也启动了专项行动,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借养老非法集资等行为。 除此之外,各地也从土地使用、照护服务、信用评价、星级评定、行政检查等多维度规范开发、运营环节。
个人养老金制度+扩大养老理财试点,奠定第三支柱强化基础,扩容需求支付路径,迎来更多金融玩家 2022年的康养产业发展中,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建立必然是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多年以来,养老与金融的融合一直是产业发展的重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归根结底,钱从哪儿来?是养老这个特殊产业自带的本质问题之一。 而长期以来,我国大幅度依赖第一支柱,即社保基金等社会保障渠道,而第二支柱、第三支柱的支付尤为不足。根据清华大学董克用教授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养老金规模超过12万亿元,其中,第一支柱基本养老金规模达6.8万亿元,占比超过52%;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规模约3万亿元,占比约24%;第三支柱个人自愿养老金约3万亿元,占比约24%。 而对比产业发展较为成熟的美国,2020年美国社会的退休金总量约34.9万亿,其中,第一支柱约7.1万亿,仅占约20%,主要是来自于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DB计划(Defined Benefit Plan,即固定福利计划);第二支柱约10.1万亿、占比达到29%,主要来自于约3.4万亿的私营企业年金和约6.7万亿的401K计划;第三支柱约17.6万亿、占比约51%,主要来自于IRAs(Individual Retirement Accounts)、私人年金、其他养老金融计划等。 第一支柱额度受社会经济与人口的局限,难有大幅度上升空间,而扩展第三支柱,就成为扩充养老金来源的一大重要思路。也因此,我国从2018年开始就先后推动了大量相关金融产品的试点,包括税延性养老保险、养老目标基金、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养老理财产品、养老信托等。 但这些金融产品发行方多元、在缺乏一个独立账户统筹的情况下,难以统筹税收、周期、用途、监管等多种问题,而个人养老金制度和个人账户的出现,类似于美国的IRA制度,能有效打通多种金融产品,也便于统筹管理,为未来多元化养老金融产品的导入与扩张、个人养老需求支付路径的扩充,都带来了更大的支持。
布局加速、品牌强化、玩家扩容,险企进入灵活多元多竞争的2.0时代 长期以来,我国养老服务领域呈现险企、地产企业、养老服务企业三足鼎立的局面,但随着近年来地产企业的一大波退潮与回归、养老服务企业在疫情下的大量收缩与承压,险企以其独特的资金成本、客群储备等优势,逐渐成为养老服务领域最重要的一股力量。 而在2022年,险企的活跃度更进一步加强。
另一方面,各大险企在玩法上,也逐渐从摆数据到讲故事发展,各大品牌发布会、产品体系发布会、项目发布会不在少数,从简单粗暴讲项目,逐渐进化到讲价值、讲情怀。而各大险企,在讲故事时也不约而同选择了大而全的架构,从自理到重护特护、从居家到社区机构旅居、从照护到医疗康复文化疗愈,客群扩容的意图毫不掩饰。 与之相对的,是各大老牌险企之外,大量新面孔的试探与进入,他们的玩法也更灵活。如华泰人寿,选择了和幸福颐养合作,共建新模式;而合资险企中信保诚,则发布了“享美好”家庭养老综合解决方案,聚焦“康+护+养+传”四个维度,携手寿山福海,意图开疆辟土。 国央企发力康养平台、区域政府发力康养品牌,专注培疗转型、普惠养老、产业投资、区域体系建立 延续了2021年中央和各地成立康养产品平台公司的浪潮,2022年的国央企仍然持续发力,通用技术集团成立了健康养老产业有限公司,北京、天津、上海、济南、大连、河北等先后成立地方性康养集团或平台公司,重点推进培疗机构转型康养、普惠养老、康养产业投资、区域康养产业体系建立等事项。 投资并购频发、多元合作呈现,资本注入与资源交换刺激产业发展加速 2022年,虽然产业整体承压,一批企业收缩或退出。但与此同时,也有一批企业本着长期规划进行投资并购,其中以国央企平台与险企尤甚,也有国际资本介入。如阳光保险收购上海的富椿佘山项目、新加坡吉宝收购南京中海项目等,也有一批重量级的收并购项目仍在推进中。 重资产领域的收并购之外,轻资产视角的服务企业,尤其是数字化能力较强的一批企业,则在广泛进行融资发展,如福寿康获得腾讯1亿元投资、康护养老获得数千万pre-A轮融资等。 防疫抗疫、健康老龄化、监管强化、金融探索、险企活跃、地方发力、投并密集,基于这7大关键词,我们可以窥见一个在压力与自省中坚持探索、不断创新、持续蓄力的行业剪影,也是2022年康养产业留下的最深刻一笔。 而在昱言眼中,在2022年踏过的压力、危机与坚持背后,中国的康养产业也正在酝酿着新的机遇与可能。 机会 1 :社区居家迎来新发展 经历了长护险试点与扩大带来的第一波社区居家养老发展浪潮后,随着政策的不断加码、技术与产业配套环境的不断成熟,社区居家养老已经成为诸多头部企业争相研究的下一个关键赛道,而资本的关注、商业护理险的发展也将进一步催发这个领域的活力,社区居家养老即将迎来新一波发展机会。 机会 2 :养老金融持续大爆发 个人养老金制度为养老金融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随着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的进一步扩大、多元化金融企业的介入、以及养老产品服务与金融的进一步深度融合,未来养老金融也将迎来一波持续爆发。 机会 3 :投资并购走向新高峰 在2021年年中的分享中,昱言对第一次的投资并购高峰进行了梳理,并预测了第二次高峰的到来。走过2022年,我们欣慰地看到,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与项目获得了资本的青睐、也有一批资产与项目成功过渡到了新主体,整个产业中的主体结构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在2023年仍将持续,并随着资本市场对康养产业整体关注度的上升而走向新高峰。 机会 4 :地产+养老迎来新机会 地产+养老作为老命题,长期以来一直在复合地产、养老社区等方面打转。而近年来,随着老年友好型社区、全龄友好社区、智慧社区、完整社区、物业+养老等诸多政策的推进,也随着房地产行业迎来新阶段,未来地产+养老也将迎来新机会。 如全龄友好社区,作为国际上也较受欢迎的理念,在国内也得以持续推进,诸多房地产开发企业也已投入研究并构建自有的全龄友好社区价值体系。 机会 5 :科技与数字化渗透机会 智慧养老一直是康养产业发展的重要话题之一,但走到新的产业阶段,数字化将以更普遍、更日常、也更人性化、更具备创新价值的形式渗透到康养产业的各个领域,形成更大的整合效果与整合场景。 机会 6 :老年消费产业蛋糕做大 在“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的产业基调下,老年消费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与市场关注度都有显著提升,随着老年人群内部结构变化、后疫情时代消费观念变化、新消费趋势下的产业细分、及部分爆款项目的引导,老年消费产业的蛋糕持续快速做大已成为明确的趋势。其中,医疗健康、保健养生、旅居旅拍、文娱社交、安控设备、家政服务等均将成为增长热点。 来源:昱言养老 |